•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易观数聚论 | 众筹之家王正然: 互联网金融下的众筹之路

王正然 2017-11-30 2670
互联网金融下的众筹之路

近日,易观在深圳举办了《互联聚金融通未来易观数聚论互联网金融专场》的线下沙龙活动,来自易观数据应用中心、小牛在线、创东方投资和众筹之家的行业大咖和嘉宾,就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观点分享。众筹之家创始人王正然就众筹行业,发表了题为《众筹企业的稳中求进》的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内容:

 

众筹这个行业本来是比较小的,规模小,体量也比较小。我们当时对众筹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看好,从当时到现在做了3年多,是国内关于股权众筹的行业网站。2016年底我们在众筹基础上做了一些重新的思考,创办了一个小型的VC,规模方面和创东方没得比,我们投的方向也有互金领域,主要投的是消费升级。

2017年的众筹,数据比较寒酸,到10月底的时候股权众筹的融资不完全统计金额是18.21亿。2014-2015年行业红利期的时候,2013-2014年是P2P的红利期,2014-2015年是众筹的红利期,天使投资非常活跃,早期投资VC非常多,很多新基金成立,这系一个标志。众筹的话,不可能把它单独抛开一级市场来讲,它本质就来一级市场,在那个时间段确实很多平台冒出来。2015年的时候几乎每一周都有关于股权众筹的行业活动,包括项目路演,当时有一个传言,阿里、平安、京东这三家平台以为拿到牌照。有两个原因,一是监管部门结构的人员发生调整,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在于行业的规模没有上来。大家可能一直在说股权众筹什么时候有监管,什么时候会合规。这是一个悖论,一个行业规模没有达到百亿、千亿是不会被监管的,看P2P2015-2016年的时候开始被监管,因为行业规模过千亿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出了易租宝这样的群体事件。现在阿里、京东、平安这三个大公司基本上已经退出了股权众筹,但是百度还在做,很低调,360也做。

当然有一些项目是做的比较好的,因为这三个项目是我自己参与进去的。别人家的数据,一是一级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之前我们投了几个案子,吃个汤,在深圳有很多点,我们年初投的。我们投的时候对方不知道我们是和众筹有关,有些稍微好一点的项目听到你是众筹的,可能心里会有疙瘩,或者说担心自己的商业机密外泄,这是有可能的。

创业者在业务能力层面非常强的一个创业者,但是在融资方面不懂。2月底打款,6月底完成3千万的A轮,获得不错的帐面回报。后来我们也参与了喝个汤的第二批门店的众筹,我们做的方式和现在大家做的店铺众筹方式不一样,是针对单店,单店就有一个问题,波动会很大,餐饮是很不标准化的行业,原料采购等各种不太专业。我们做30家门店,相当于批发,通过这个来获取平均回报。

在门店的众筹上有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在于,比如说我经营了四五十家餐饮店,拿一家来众筹,可能大家会想投这家店是最好的,或者说前十,这其实是不符合人性的,从创业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要把最好的店给你。但是从批量的方式,是看好这个品牌公司的商业价值和经营,我去调研的时候获得这个品牌的核心数据,知道它的平均回报水平,通过批量的方式可以分散风险,以及经营不确定性。

2017年投的项目,现在是共享雨伞领域的第一,上个月完成了第四轮,当时跟他们聊的时候也没有说是做众筹的,是我们的到帐速度比一般的众筹平台要快。还有一个悖论在于众筹是先有项目再去募资,但是好的项目是不会等你的,但是项目挑钱。我们这个很传统的众筹平台操作方式不太一样,我们当时接触的有几家机构,我们是最快的,在那一轮赶上了末班车,我们的打款速度比较快,所以投上了,四个月大概有3倍的浮动。我自己在2015年的时候在其他平台投的,今年年初的时候火过一段,投的时候拿了两轮,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退出,这个项目出名的原因是在于鹿晗投了它,被媒体盯上了,说是色情类的。创始人本身刚好也有新的机构进来,我们就获得了落贷为安的机会。前面几个是拿到了几轮,但是还没有真正退出。

 希望的曙光,本质上早期投资会存在,只要有早期投资存在,股权众筹理论上来说就有价值,不会消失。我对其他互金也有了解,也有做一些投资,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单纯的股权众筹或P2P,或单纯的金融行业,机会都很小。真正要做好一定要很场景结合,我们在垂直领域,比如说做股权众筹,就专注做门店,或者针对某几各行业做衍生的众筹,这是可行的,一定要有产业背景。为什么国家一定要说投资行业要去杠杆,就是这个原则,不能只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做门店众筹不是说让你早期的投资能够变相的推出,不是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得让众筹成为创业服务的其中一环,这样的话它才能长期存在而不会消失。早期深圳创业的众筹平台大部分已经转型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没有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产业资源。

 监管方面,中国互金协会互联网股权融资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在监管方面一个阶段性的标志,证明这个东西是被认可的,合法性有了一定的佐证。

 看一下美国市场,国内的股权众筹,国内金融和国外金融区别是蛮大的,我个人之前投了一家美国的,看一下美国的JOBS法案,20124月份出了法案一,允许小企业以众筹形式向社会公众出售股份,但是有多项限制。201510月份对于募资的金额,包括投资人的金额限制又出了一个法案,在20165月份又出了在国人看来很神奇的部分,没有限定投资人,但是对个人当年的总限制是有要求的。20174月份JOBS法案又做了一个修整,JOBS法案对美国橱窗企业每一年的众筹融资总额是有限制的,之前是100万美金,到今年4月份提高到107万,根据通胀率来做的调整。

美国一家平台,做的比较早,比国内的还要早一些,在2013年的时候它的新增用户只有352人,2014年不到500,到2016年的时候为什么会翻十几倍,因为20165月份美国给了一个尝试的机会,所以那一年翻了13倍,2017年现在是14000多。这个平台非常有意思,这家平台做了五次自融,很多人说自融资不好,人家做了五六次。特别是早期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平台的交易额有1/3-1/4就是给自己募,这个平台人很少,最早是三四个人,到后来10个人左右,规模很小。还有,这个平台可以用信用卡估值,国内可能没有办法想象,但是美国就是这样子。

 在投资总量上,2013年是130万左右的年成交额,2014年是400万,2015年是700多万,到2016年的时候,这个增长不明显,因为增加了很多小散的,投资金额比较小,所以是1000万,到今年已经有2600多万美金。无论是从P2P还是股权众筹行业,必然是经过了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特别是在野蛮生长过程的中后期,会发现这是一个劣弊驱除良币的事情。

 在监管出台的时候,其实它是反向的,是一个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监管出来了,牌照出来了,合规成本是水涨船高的。你的行骗的成本变高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一个数据,上市公司去做IPO的时候要花多少钱?A股的数据我没有看到,前端时间看了港股,港股的招股说明书会写,一个企业要做IPO要两千多万,香港创业板。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这个合规一定会付出一些成本,无论是牌照也好,注册审计的环节也好,一定有这样的过程。如果说监管的便捷,监管沙盒,对一个创新的东西来说,因为监管一定是基于创新的,会设置一些边界让你不可逾越,所以会设置一个监管沙盒,有了这个沙盒之后大家会更好的做这个事情。从目前来说,从股权众筹这个领域来说,如果仅仅做股权众筹这个业务本身很难。不只是因为股权众筹的监管问题,在一级市场有很多早期的VC都募不到资。刚才嘉宾说到的国家队或是BAT,这些深口袋的机构,它其实是垄断了很多创业机会,垄断了很多流量。到最后会发现,其实适合股权众筹的企业大部分是和线下相结合的,比如说吃个汤这个例子,它是一个线下和线上做结合的,它的流量并不是被BAT垄断,是通过自己产品的品质,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渠道。这种项目更适合做众筹,而且是一个TO C的项目。而那种TO B的,AI、医疗等专业领域特别专业的,如果说一个创业型的VC还是众筹平台,做这样的事情大家都觉得不靠谱,看医疗、AI的机构一定是绝对学术背景和产业背景,用纯VC的眼光绝对投不出来。

如果说2017年是众筹的洗牌年,2018年是相对规范的一年。作为只是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从业者来说,预测这个东西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打脸概率很高,现在BAT都没有众筹平台,现在就不展开说。但是我感觉有一些我们现在实操的案例或者是一些模式上已经逐步开始在验证,通过我们的一些产品也好,或者说通过我们在某一个行业积累的某一个细分场景积累的经验也好,我们现在投的案子,无论是帐面回报率还是企业对我们的认可度,其实两边都在提升。

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不挪用投资人的款,这个平台都不会有太差的表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