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访谈企业简介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汽车品牌提供成熟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驭势科技团队主要由三支顶尖技术团队强强联合组成,其中包括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总监级工程师为主、有10年以上软硬件设计和优化经验的系统团队、中国顶尖的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团队(来自格灵深瞳),和2013年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冠军团队的自动驾驶技术带头人。
二、访谈对象介绍
吴甘沙,现任驭势科技CEO,为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三、易观分析师介绍
董旭,易观分析师顾问群组总经理。
杨帆,易观终端及入口应用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张旭,易观互联网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四、访谈纪要&分析师评论
Ø 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张旭:您为什么在离开英特尔后选择了自动驾驶作为创业项目?
吴甘沙:因为自动驾驶这个领域非常有趣。我们的另外一个合伙人赵勇,他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这个方向。一开始他做ADAS这一块,后来发现ADAS市场其实很小。所以,他就有想法越过ADAS直接进入到自动驾驶这个领域。赵勇的主攻方向偏计算机视觉,所以他需要寻找一些合作伙伴,其中必须要懂得自动驾驶的。此外,智能驾驶中各种各样的算法,最终是需要一个硬件的载体,我们时髦地将其称为预控制器,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行车的超级电脑。所以,他就找到了我和姜岩。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我也非常认可自动驾驶它未来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它对市场带来的一些变革性的改变。所以,我们就觉得自动驾驶非常值得去做。
董旭:中国有很多创业的创业者,他们的想法会很多,但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会十分艰难。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去切入我们计划做的这件事情,即时间点的选择其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您在时间点上是如何做出判断的?
吴甘沙:这一波的自动驾驶是在2015年9月开始火起来,在此之前2016年1月的CES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征兆。但我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时间,其实是有我自己的判断的,我的理论就是“大小周期的共振”。
科技革命与经济运行的周期非常吻合。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机械化为标志,它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的长波一是吻合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它延续了两个长波。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信息技术革命、新能源、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生物等等,这些与长波四相吻合,长波四事实上是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结束了,所以我们现在处在长波五开始阶段。这是我说的大周期。
信息技术革命过去60年,经历了三个小周期。1950-1970年是叫架构化,1970-1990年叫数字化,1990-2010年则是网络化。那么从2010年开始,事实上又开始了新的20年,我们现在把它叫做智能化,也就是这20年应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所以,从大小周期来说的话,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做创业是最好的时间。
但为什么要做自动驾驶呢?其实是赵勇找了我以后,我才想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传统汽车产业是很难进取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非常保守、非常严谨,对于互联网人非常不友好,进来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们当时也考虑这个问题。汽车产业被称作是工业之王,一辆汽车由3万多个零件组成,从车购买零件开始到最终卖出去,可能是需要250天到300天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价值链非常之长,资金周转周期很长。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钱,没有足够的资金的实力,你是玩不了这个游戏。但是,就是在五年以前,电动车把这个游戏规则改变了,一辆电动车它的零件数目从3万多个减到了1万个,最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东西都没了,那么就意味着整个价值链极大地缩短,那么资金的周转周期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行业发生变化的一个征兆。
再往后,共享出行出现了。现在一辆汽车的利用率是低于10%的。但是共享出行了以后,汽车利用率上升并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例如消费者对汽车购买的需求也会降低,然后对于停车的需求也会降低。
接着,智能化和网络化这两个趋势进一步地改变了汽车产业。智能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传统做消费电子设备、IT和人工智能的人进入了这个领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现在进入这个领域,就比五年前进入机会大很多。所以,你从大小周期,从这个汽车产业发展变化来看的话,现在进来是比较合适的。
分析师评论:现在有许多企业进入智能驾驶行业,其中有互联网巨头,新兴的创业企业,也有许多传统企业。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在进入一个新兴领域的时候,时机尤为重要。过早地进入将可能承担大量的市场培育成本和策略试错成本,而过晚地进入将可能面临与先入者展开竞争。现在这个时间对于智能驾驶可谓天时地利,互联网信息技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在相近的时间点交叉成熟,来自多个细分领域的智慧联合改变着智能驾驶行业。汽车作为工业的集大成者为人类展示了工业之美,而智能驾驶将在未来作为智能化信息技术的综合体为人类展示人工智能之魅。
Ø 选择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做不同的事情
杨帆:那么您对驭势科技的定位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吗?
吴甘沙:未来我们将看到两类车,一类车是高速乘用车,它将卖给终端消费者,一类车是低速运营车,它将直接用于服务运营。高速乘用车产业链生态在发生变化,但我们相信处在核心节点的仍是主机厂商。那么,低速运营车将给予互联网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更多机会。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高速乘用车领域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方案提供者,而且我们的诉求也更多地集中在如何使驾驶员更加安全和舒适。那么,在低速运营车领域,我们很有可能是一个车辆解决方案提供商,或者是一个出行服务提供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价值主张将是让出行者能够更加舒适便捷地享受更加廉价的服务。
董旭:今天有大量的创业者也都在智能驾驶相关的方向努力,那么在智能驾驶领域内会不会有一些合作与促进?
吴甘沙:在自动驾驶这块我们技术非常领先。所以我短期内看不到与如ADAS等领域的公司的合作需要。但新能源车企是例外,因为我们在很早的时间就做过判断。从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速度上面来看,首先,运营车辆要快于乘用车辆。第二,新能源汽车快于传统的传统能源汽车。第三,互联网企业快于传统企业。第四,二线车企可能比一线车企、合资车企要更快、更激进一些。
我们目前非常积极在跟一些车企洽谈合作,但也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车企在这个产业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对于驭势科技这种技术提供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技术是否符合车规,是否能够进入供应商名录。
分析师评论:在汽车产业链中,车企往往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为创业企业甚至互联网巨头树立了较高的行业壁垒。当前智能驾驶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往往难以正确定位自己的行业位置,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难以进入成熟的汽车产业链。驭势科技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也对自己产品的未来落地进行了规划,并积极地推动了与车企的合作。对于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这十分难得。
寻找变量
吴甘沙:智能驾驶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追求成本可控情况下的99.99%。而除此以外没有什么不变,一直在变。因为价值一直在发生变化。
分析师评论:计算机工业中的各种基础元器件,如CPU、传感器等一直在变化,这对技术路线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础元器件的性能价格比遵循摩尔定律,往往在数年或者数个月后,原本性价比较低的解决方案或许就成为了首选。驭势科技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其团队拥有对技术路线的完全可控性,灵活调整技术与市场策略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智能驾驶行业中立于不败。
欲了解智能驾驶市场更多内容,请关注易观官方微信或致电客服4006-5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