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易观智库:当当2015年第2季度财报分析 战略调整进一步深化 稳步推进私有化和数字图书业务

财报分析 易观智库 2015-09-14 1389
北京时间9月1日,当当公布了2015年第2财季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当当2015年第2季度净收入为23.123亿元人民币,该季度亏损2120万元人民币,同比转亏。

事件背景:

北京时间9月1日,当当公布了2015年第2财季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当当2015年第2季度净收入为23.123亿元人民币,该季度亏损2120万元人民币,同比转亏。

易观分析:

财报显示,当当2015年第2季度营收达到23.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降至17.9%,低于1季度27.7%的增速。

从营收结构组成来看,当当百货产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第三方收入)的占比持续降低,这是导致当当营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从2014第4季度开始,当当针对百货品类进行了大量市场活动,2015年第1季度百货营收占比一度达到40%,但随着市场投入费用的放缓,百货营收占比也同步出现下滑。

第三方商户营收方面,当当2014年第4季度、2015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来自第三方商户的营收分别为0.89亿元人民币、0.69亿元人民币和0.72亿元人民币,低于2014年第2季度的0.8亿元人民币,第三方商户营收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从营业费用及结构来看,2季度当当的营业费用相比1季度进一步降低,除去政府补贴及退税之后的营业费用达到3.87亿元人民币,低于1季度的4.09亿元人民币,营业费用的降低主要因为市场费用的下降导致,技术费用和行政费用也出现小幅度下降,预示着当当的业务转型正在稳步进行中。

2季度当当的市场费用出现明显下降,降低至746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1季度的9540万元人民币,市场费用的收缩也直接反映到公司的营收增长方面。

排除政府补贴和非经营性收入,2015年第2季度当当净亏损2990万元人民币,相比1季度亏损有所收窄,公司毛利润为3.43亿元人民币,略高于1季度。

当当在2013年4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之后,公司整体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市场推广力度不断加强,2014年1、2季度的盈利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但进入3季度,市场费用的增长未能有效提升当当的业绩,亏损再次出现。进入2015年,当当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当当业绩的变化,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1、京东和阿里的上市带来的市场冲击

在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中,淘宝、天猫、京东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大巨头在2014年2季度、3季度相继上市,获得融资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品牌曝光,也是一次极好的市场宣传。这一轮密集的上市潮对中小型电商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增长乏力。

2、用户留存情况未能得到改善

截止到2015年2季度,当当活跃用户数为970万人,整体活跃用户数低于1季度的1020万人。新增用户达到350万人,占比高达36.1%,用户留存情况不容乐观。2014年当当采用了相对激进的市场策略,市场费用快速提升,业绩同步增长,但持续的市场投入未能形成稳定的用户群和持续的购买力,用户粘性不足,业绩增长难以持续。

2015年7月9日,当当董事会收到来自懂事长和CEO的私有化要约,这将是当当新一轮战略调整的开始,目前当当已经将业务重心转到数字图书业务,1季度当当数字阅读业务部实现独立运营,除了“当当读书”旗舰产品外,还有以弹幕+社交为主要特色的“当读小说”,亲子共读APP“读读DuDu”,图书伴侣“H5书城”、轻量级阅读应用“翻篇儿”、以及针对童书市场的“听书”等数字阅读产品。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未来当当将转型成为“数字内容生产+零售”的全新集团公司,目前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电商格局基本固定,当当为实现进一步发展,押宝擅长的数字图书业务,或成为数字图书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欲了解网上零售行业更多内容,请关注易观智库官方微信或致电客服4006-5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