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今夜,就是开工日
也许你和我一样,此时也正在返程的路上,车流涌动,大潮推拥下,更显得作为个体的渺小。这和当学生时对新学期的期盼不同,在而立成年之后的工作职场,对新年更多的是恐慌。
不明朗的经济大环境,让很多公司和职场人都感到不安。初创企业遭遇资本寒冬,传统企业面临转型。有人将走出校门初入职场,有人职场磨砺成遇见天花板的白骨精,还有那些遭受中年危机的人,在上升通道和个人能力的博弈下,又该如何走出困局?已经过去一个月的2019,我们每个人都很迷茫,甚至恐惧。
俗话说,新年要有新气象。但从历史逻辑来看,新的东西在最开始总是让惧怕和排斥。人之所以恐惧,常常不是针对的恐惧本身,而是对未知事务难以掌控的不安全感。
年前写的新年计划,你还记得清楚吗?暖气很足、雾霾很重的那个下午,你趴在工位上,借鉴了多个搜索引擎,花了半天才拼凑出来。虽然我们都知道,计划只是写给别人看的,但是当上司问第二遍的时候,你已经词不达意了。
>>>> 对于新的一年,你真的有计划么?
同事们都叫我小李,虽然我今年已经30岁了,就职于这家职场社区平台已经两年有余。工作六七年,辗转很多公司,写了各种风格长短文字。现在大家喜欢把我们归为“新媒体运营”,但在更普适的就业职场里,我们还是习惯自我介绍是个文字人。
当你在同一个岗位上做着大致相当的事情,日复一日,虽说游刃有余,却总觉得少点什么。事情也不少,各种平台渠道有日常排期,一篇一篇地做着填空题,临时有别的部门友情派发的加餐工作,写完再写又写继续写。列提纲,写草稿,改稿提交,最后分发渠道。按着流程一篇一篇地完成,有时候头眼昏花一片混沌时,恍然觉得自己像16世纪英国工厂流水线上面无表情的女工。
疲于流程和填空,被动式忙碌着,少了工作乐趣,讲真的,上班的每一天,好像都是为了求生存。和2018经济寒冬的气氛很搭,在过去的一年,我也过得很丧。
>>>> 丧失工作激情,是职场走下坡路的危险信号
曾经和我嬉笑打闹的伙伴,现在也同样不好过。做社群运营的同学,面对社群冷清,发广告的成滥觞,如何才能搅动一池死水?做产品运营的,拉新获客的成本越来越高,大环境下预算被砍,他们是否还能熬得过来?还有做用户运营的同学,面对用户活跃降低和不断流失,该如何守住这一方来之不易的江山?
这还仅仅是来自外部的焦虑,就算拼死拼活,熬夜掉发,来自内部会抢戏的队友,也能打得你措手不及。职场的苦逼,各有各的怂姿态。新东方年会上刷屏的年会吐槽,让很多人深有同感: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要问他业绩如何,他从来都不直说,掏出那PPT一顿胡扯……
苦活累活,你踏实肯干,就是不知道如何汇报展示。你不屑一顾天花烂坠的PPT有过太多的美饰注水,远离虚与委蛇的站队团体,办公室的生存哲学,好像没电视剧那么泾渭分明。
PPT培训成为热门职场课程,但是其终究不过是将绩效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出来。当然,这也是职场的残酷,工作上的共识是只认结果。
被埋没,难以得到认可的工作,难道只能一丧再丧?
>>>> 自我驱动,学习者永远在进化
职场学习成为一股潮流,无论是否来自焦虑,求上进,本身就是积极的人生体验。
就像我们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需要涉猎很多的信息,随时补充很多的知识,但这只是专业素养本身的补给。学习,还需要有思维方式的进化,比如现在内容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在做内容的同学,做的每一篇内容,无论是基于文字还是图像视频的表达,从立意策划到执行表达,我的这个标题是否能够引起潜在受众的注意,前后的结构的起伏能否带动他们于都过程情绪的起伏,头图板式设计的风格他们更喜欢哪一类?
做新媒体运营,其实也是在做产品和用户体验,每一次的输出推送,都是我们对外的一次阅读产品和用户的交流。通过多次的测试,不同的标题风格,叙述语言,文字结构,板式设计,配图引导等,来不断验证我们的读者受众更喜欢什么。
进化,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适应用户需求,也同时适应我们的职场工作。
通过数据思维,通过数据分析来驱动具体的运营营销工作,你的努力,不应该被埋没!
>>>> 数据分析,让运营、营销更有目标性
通过每一次的测试,带来及时性的效果反馈。2018年末,我们新媒体运营团队,开始引入数据分析平台易观方舟。前期开始,针对每一次内容,监测发布后带来的阅读量和转化率。也就是依靠这种数据化运营的过程,为我们后面的运营工作提供策划决策,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这就是数据思维在新媒体运营上的呈现,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分析每一篇文章的效果。2018年12月13日,我们针对目标用户在当下环境关心的求职话题,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带来12月份微信渠道最大的产品用户流量。
渠道推广的张同学,会将每天我们社区生成的内容,通过前期验证各个主流社交平台的活跃高峰,在黄金时间,用平台黑话式的内容引导语推广核心内容,进行新客引导和获取。随着不断的测试调整,来自微博的新用户成为媒体平台内的第二大用户来源,现在,他们又对知乎和其他更多行业性网站进行精准推广,用户获取来源开始逐步丰富起来。凭借越来越显著的业务数据,张同学在公司年会上收获了不小的业绩红包。
整个市场部门可以在易观方舟查看用户来源
现在我们整个市场团队,也同步部署了易观方舟,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方舟数据看板,SEO、渠道推广、会场活动、内容运营等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在看板上清晰得到前一天及时的业务效果数据反馈,通过数据的变化,不断调整各自的运营动作。借着年终和寒冬的热势,活动团队举办了几场线下沙龙,从当天下午看到的实时用户数据显示,来自线下用户开拓,也成为我们市场部2019年的工作重点。
通过易观方舟,分析用户生命周期转化情况
现在,通过数据看板,和各个细分维度的数据分析统计表,我们市场部门每小组负责相关环节的同学的工作效果,都能在数据平台上得到反馈,无论是基于个人还是团队的工作成绩,每天都能得到及时更新和反馈,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为明天的产品运营及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决策。
通过数据驱动,贯穿业务流程的数据思维,每个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PPT能呈现的可视化,公司追求的结果,都能在数据分析平台上得到及时反馈。
直播平台的易观方舟数据看板DEMO
易观推出的数据分析平台易观方舟,是基于用户分析的精益化运营平台,通过自主采集用户属性和行为数据,能够帮助企业从不同维度分析用户。查看数据看板、构建分析模型、创建用户分群、精准运营触达、投放效果跟踪等等,实现闭环验证。
我们的新年计划,就是通过数据分析,精益化我们整个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无论从内容运营、渠道推广、活动策划还是社群运营,无论是从每一篇图文内容的形式,还是活动线索的埋点,通过数据思维和数据工具武装我们的团队,这将是我们新年工作的信心和助力。
其实,数据分析的能力,不止市场部,产品开发和迭代的每次测试和验证,技术埋点和用户体验该如何权衡?还有企业的运营管理,同样也需要依赖数据分析。增速提效是大小项目普适性的诉求,效率提升又依赖于数据和技术驱动。通过工具化的数据驱动能力,才能保证我们前行中每次决策的准确和效率。
职场工作的每一天,都应该学习,不断地自我驱动,无论是专业上的,还是思维和工具应用上。职场上的奔跑,就是不断进化,我们只有不断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过了今夜,明天就是开工日。
/过了今夜,我就要不一样了。/
赶紧免费试用易观方舟
Fighting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