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汽车之家二次上市,汽车资讯APP如何突出重围,再造辉煌?| 易观千帆IPO洞察

杨真 2021-03-24 7480
汽车之家二次上市,汽车资讯APP如何突出重围,再造辉煌?| 易观千帆IPO洞察

易观分析:3月15日上午,汽车之家(2518. HK)正式登陆港股开市,开报181港元,较发行价176.3港元上涨2.67%,总市值超900亿港元。距离其2013年在美国挂牌上市已经过去七年,这次回港的二次上市,意味着汽车之家将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行产品业务升级和技术创新研发。去年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遭遇重创,并且在中美贸易摩擦的紧张局势下,汽车资讯行业的龙头“汽车之家”腹背受敌,两面夹击。如何继续稳坐第一把交椅,找准核心用户,结合用户使用场景推送分发内容,进行产品迭代是关键。

 

汽车产销连月增长,行情看好


2020年,汽车行业受疫情与消费低迷双重影响。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但是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扼制,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逐步恢复,月度销量同比续保持增长,截至12月,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呈现增长,汽车行业呈现出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1年2月,移动端汽车领域的月活跃用户达2.1824亿,全网渗透率21.2%,日均活跃人数2869万。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出行的“行”,是每个家庭的刚需,其行业动态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汽车行业,包含了从汽车资讯、交易买卖到汽车保险、保养等多种业态,其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内,汽车违章类的APP拔得头筹,月活跃用户数高达1.0771亿人次,它以实用功能为切入口,便民为目的,紧密联系结合用户日常生活,强力拉升用户规模。

 

图片


但是,数据可观的月活跃用户数并不能作为判断用户粘性的唯一指标,还需要将用户使用时长、启动次数、环比增幅等多维指标作为重要参考。在易观千帆数据中显示,汽车资讯行业的使用时长领域渗透率遥遥领先于同领域其他行业,占比高达52.78%,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互联网汽车领域占用用户时长最多的行业。


图片

 

二次上市,在线营销或将成新增长点


汽车之家成立于2005年,为消费者提供汽车消费和汽车生活服务,通过产品服务、数据技术、生态规则和资源为用户和客户赋能,建设“车内容、车交易、车金融、车生活” 4个圈,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生态圈。根据汽车之家站内统计数据,它拥有强劲的内容优势,OGC全年新增原创内容2.5万+,PGC拥有2万+汽车内容创作者,UGC拥有近800万+认证车主,NGC拥有全网3500万+粉丝。作为汽车资讯类平台,其累计的雄厚用户、专家、媒体、汽车合作商资源是其他平台所不可比拟的。


作为汽车资讯行业的龙头,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其在2021年2月的活跃用户达2830.03万,高出第二名懂车帝1000多万,可见其多年来的服务和发展获得了公众的认同,沉淀了丰厚的用户资源,并将为其二次上市之后科技革新、孵化新业务打好坚固的基石。但是,近一年来,同类竞品懂车帝的快速崛起,背靠字节强大资本,对汽车之家未来的发展释放出了危险的信号。从图表数据上来看,除了懂车帝月活跃用户人数环比呈现出增长趋势外,其他资讯行业APP环比都在减少,而用户因为什么原因流失和减少,需要做进一步的根据用户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和思考。

 

图片


汽车之家在其招股书中显示出了对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划和野心。其所得款项约30%将用于投资公司的技术及开发产品;30%用于孵化新业务;30%用于提高其国内外地位,发展汽车生态系统;约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可见,其作为最大的垂直类汽车平台,将他新的营收增长点放在了在线营销和其他板块上。


想要在在线营销的战场中取得胜利,就要瞄准核心用户群,精准用户喜好和画像,提高用户粘性,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在汽车之家的用户里,男性用户占91.77%,性别分布极其不均衡,而竞品懂车帝的女性用户占了总数的30%,相较于汽车之家更加受到女性用户的追捧和青睐。随着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她们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汽车之家未来的改革和创新兴许能从女性用户身上找到切入口,为其升级和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赋能。


图片


尽管受到疫情及经济大环境的冲击,但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维持在万亿量级已是毋庸置疑。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速放缓之势致使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不再以“增量”为着力点,汽车后市场转变为亿万级存量市场。繁荣复杂、业务流通周期漫长的汽车后市场,要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将供给端优势推到终端,为车主和用户提供更高效和贴近需求的服务,是行业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