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不确定的环境,依旧稳健发展的中国企业

焦点专题分析 陈涛 2023-07-19 4656
易观分析:世界经济在近一两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之中,众多企业囿于如此环境,其发展并不如之前顺利。虽然中国企业也难免受到影响,但绝大多数代表性企业的发展步伐依然稳健,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向前的重要力量。
如果前两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下的需求不足,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那么近一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环境面临更多的则是高度的不确定性:既在某些方面、某些地域、某些时间段有着比之前更为恶劣的空间,但同时又在另外一些方面、地域与时间段中体现出明显复苏、向上的境况。这种矛盾、复杂的情况也表现在各项经济指标之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经济体的核心通胀率变化情况。


undefined图1-1 2021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核心通胀率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2021年年初的时候,各主要经济体的核心通胀率(消费价格指数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化之后的价格变化率)非常低,中国与日本甚至还处于负区间(日本是由于长期的滞涨,中国则是由于疫情因素的影响)。在此之后的半年时间内,除欧元区以外,各经济体的核心通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在2021年年中之后,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的核心通胀率自此维持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其余各经济体的核心通胀率的上涨速度则明显加快,就连长期滞涨的日本都突破了3%的水平。核心通胀率的高企,给大众生活、经济运行带来明显负面影响,迫使相关机构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undefined图1-2 2022年以来美欧利率变化情况

在压力下,美国于各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开启加息进程,从2022年3月开始其进行了多轮的加息调整。从图1-2和图1-1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加息确实对平抑其核心通胀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自从加息以后其核心通胀率没有再继续处于向上的趋势,而是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过程。同时,因为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加息也深刻影响着其它地区的货币汇率和经济政策走向,因此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也跟随美国的加息步伐,开启了连续加息的进程,欧元区就是如此。上图可以明显体现出欧元区的这种跟随政策,欧元区每次加息与否的决定基本都在美国政策(锚定点)之后的第四个月做出(实施点),并且前期(2023年以前)都是略高于或持平于其锚定点的利率水平,但从2023年开始,欧元区采取了相对较为保守的策略,其利率水平略低于其锚定点。加息政策的滞后性、保守性,同时叠加俄乌冲突的影响,使得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并没有在不断加息的情况下得到明显缓解,而是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之中(如图1-1所示),且在短期内有可能会持续高过美国。

尽管有通胀,政治、军事冲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贸易却能在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前期的疫情影响中快速恢复,并表现出了积极增长的一面。

undefined图1-3 2016-2022年主要贸易国家货物出口额情况

undefined图1-4 2016-2022年主要贸易国家货物进口额情况

从图1-3与图1-4中可以看出,尽管有疫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各主要货物贸易国的进出口额,从整体上而言都有着一定的增长。特别是中国与美国这两个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其进出口额与2016年相比,都有着明显的增长。尤其是中国,不仅在出口额方面不断拉开与其它国家的差距,而且在诸多外部不利因素影响限制下的进口,也在仅仅几年时间内就有了不小的增长。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较广,但就整体而言其主要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首先,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密切相关:中国不仅能生产几乎所有门类的产品以供给全球市场,还在全球各地采购用于生产的原料和上游产品,与此同时还凭借国内巨大的消费能力进口多种多样的消费品。其次,与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业相关,如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外贸线上批发交易平台Alibaba.com(以2022年的收入水平衡量)以及中国最大的协助国外品牌、零售商触达国内消费者的进口电商平台天猫国际(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它们都充当起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信息、资源、物流等方面的中间桥梁,并在数字化的助力下不断促进两个市场的融合更为高效、更为深入。

不仅仅是从进出口贸易等宏观层面上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已经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有着积极的一面,还可以从观察企业这种经济社会有机体的角度去窥探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大大小小的企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各类型企业对未来方向的准确感知判断、自身创新力的增长、以及各方面效率的提高。而企业以上种种能力的直观体现,就是其收入、利润、客户数量、订单数量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就以与大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零售类企业为例,以上这些维度的数据还可以从其促成交易的能力上体现出来。其能成功促成的交易越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的活力就越强,供需双方就能得到更好的连接。

undefined图1-5 近一年全球主要零售商业体GMV

上图展示了全球范围内在零售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的主要企业,其年度GMV都在1000亿美元以上(GMV即代表其促成交易的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全球零售的走势方向。从总体上来看,将这些企业的GMV进行加总,其近一年的数值高于上年的数值,表明它们促成交易的能力依然处于不断增强的阶段,同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全球经济在零售领域上有着较强的活力。

但是,从更细的角度去观察,企业之间还是有较大的不同,同样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业体阿里巴巴(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和在全球各区域有多个大型站点的零售商业体亚马逊为代表,互联网企业表现出了明显高于传统企业的促成零售交易的能力。同时,在对比前一年的数据后,还能更明显的看出,近一年全球范围内零售GMV增长最快的商业体抖音、快手、拼多多无一不是互联网企业,其增速都超过了20%,并且这种增长还是在近一年内美元相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取得的(同样的GMV数值换算成为美元,近一年明显低于上一年),更能说明互联网企业在零售领域的巨大潜力。互联网企业为何在全球范围内的零售领域内都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其实与其普遍采用的“第三方平台”模式有非常大的关系,不仅阿里巴巴旗下全球最大的服务于品牌商、零售商的第三方线上及移动商业平台天猫(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就连以自营模式为前期发展抓手的亚马逊和京东也在快速扩充、加强“第三方平台”模式的能力和资源, 并不断扩大这种模式在整体交易中的占比。另外,上图中的拼多多、抖音、快手在零售领域也采用了“第三方平台”模式,继而才在其开展相关业务后有连续快速增长的表现。相对于自营模式而言,“第三方平台”模式对于零售平台,虽然不会产生更大的控制力,但正因如此,它能使品牌商、零售商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大的自由度,能更为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其整体效率。同时,平台的开放性还能有助于其吸引更多类型和更大数量的品牌商、零售商群体,而平台上商品的多样性又是吸引更多用户的基础,从而形成正向的循环,促成平台中的交易持续扩大。虽然“第三方平台”模式相对自营模式有着综合服务能力有所欠缺、商品品质难以控制等缺陷,但中国的企业在零售实践中也摸索出了相应的弥补解决方案,因此才会在全球零售商业的对比中有着亮眼的表现。

从以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可以看出,与其它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近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活力。这种活力并不仅仅是一年、两年的突变与迅猛增长,而是来自于长期的积累与长期有效的运转,表现在各类指标上,就是持续不断的增长趋势,而不是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这种持续增长的动力,总体而言则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方面:

1、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政策导向。中国对于新产业的引导与规划并不是在相关产业成为发展热点之后,而是在其发展之初或有萌芽趋势之时就有各类政策出台。并且,政策内容不仅仅是对既往情况和特点的总结,或是对未来几个月、半年、一年情况的预测与指引,而是重点在于对新产业在未来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发展路径的判断及规划。同时,相关政策也不会仅仅是由一个部门研究出台,而是会由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会从多方面对新产业的发展进行保障与探索。另外,除了一系列行业性的政策外,对于比较重要,或是有战略意义的新产业而言,在全国性的长期规划中也会有所提及。而有关网络零售及其上游行业、相关行业的相关政策,就是这种政策理念的明显体现。早在“十二五规划”  中,就在“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 这一小节中明确提到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而在五年后的“十三五规划”中,相关内容更加详实具体,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这一篇中,用了数章内容去谋划未来在信息网络、互联网产业体系、大数据战略等方面的举措。在诸如上述国家整体规划的导向下,相关部门机关还陆续出台了更为细化和详尽的政策,例如:《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快递与电子商务数据互联共享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从各个方面对互联网经济、互联网业态、电商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设计了具体方案的实施方向,对相关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引意义。而在与互联网、电商有关的产业已经成长为热点、成长为重点发展对象以后,此类导向也并没有缺位,而是根据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一系列的政策继续不断出台,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等。因此,在有了从整体到局部、从综合性到行业性等多方面、多维度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电商的相关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定然不会偏离健康的方向,依然会有较为强劲的前进动力。

2、对于基础产能的有效利用。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这几年时间中,全球市场呈现出在时间、空间和类型上的需求不平衡现象,如果再叠加疫情对于生产端的影响,这种现象体现的更为显著。比如:随着不同波次疫情的侵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特定防疫物资的需求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物资在全球的供求情况。但有赖于中国这样一个产能大国,在这几年时间中全球并没有特定的工业化商品处于长期、持续性的紧缺状态,某一种或多种商品短时间内的供应不足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被中国生产出的相关商品所弥补。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其实和中国长期以来脚踏实地的实践“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战略密不可分。中国有大量具备强大制造能力的工厂、制造商已经经过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将先进的理念和流程融入实际生产过程中,并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了柔性化生产的能力。这些工厂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生产线进行调整,进而产出新款式、新功能、新类型的产品,所以能随时调整产品方向,将既往面向国内的产能转向国外,也可以将既往面向国际的产能转向国内。如此这样,在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时就有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就能使自身产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工厂和制造商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多样化、高效率的产能基础。并且,正是有了这样的产能基础,才使中国消费市场上不断诞生出诸如由淘宝和天猫融合组成的全球最大数字零售商业体(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由微信拼团衍生出的全球最大社交拼团零售商业体拼多多(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等等这样一些串联起消费者与生产端的平台。这种由产能作为基础的新兴零售发展模式,不仅支撑起了相关平台在中国国内的业务,也促进了像SHEIN、TEMU等一批新品牌、新平台走向海外,打造出中国制造融入国外消费市场的新方式、新路径。

3、对新事物、新模式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中,也体现在行业内品牌方、制造商对商业模式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普通用户对于新应用、新品牌的态度上。中国相关部门在互联网+、电商等新产业从萌生到不断发展过程中持续推出的一系列导向性政策,在前文中已有提及,它们正是包容性的表现之一。而在品牌方、制造商这一端,它们并不拘泥于只聚焦在相似类型的客户和以往的经验之中,而往往乐于接受新模式与新挑战。一方面,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改变既往的经营方式,不再只专注于终端消费者或只专注于招商与渠道,而是采用灵活的方式同时利用多个批发平台与零售平台,比如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内贸线上批发交易平台1688.com(以2022年的净收入衡量);以及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就共同成为众多品牌方、制造商选择的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主要专属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很多品牌方、制造商也很擅于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融入销售流程之中,它们不断加强着线上内容在品牌建设、商品营销、终端销售等环节中的作用。在普通用户这一端,更是展现出了对新生力量的巨大包容性。近十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内诞生了众多新公司、新品牌、新应用,还有大批成熟企业推出的新业务。中国巨大的互联网消费市场,以及用户对于新模式的开放态度,为这些应用与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虽然它们中的大部分因为缺乏创新、缺少资源等各种因素消失于大众的视线之中,但也有少数品牌与应用凭借着扎实的创新与综合运营能力不断积累着用户的信任与喜爱,逐渐成长为某一垂直行业中的重要力量,例如快手、抖音就是这样的代表。而品牌方、制造商对于线上内容的重视,其实更多的动力来源就是众多用户偏好与使用习惯的改变,他们对快手、抖音这类内容型平台越来越重度的使用,也促使其它平台进行着相应的改变去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比如中国最大的数字零售平台淘宝(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中国最大的社交拼团零售平台拼多多(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中国最大的自营在线零售平台京东(以截至2023Q1的过去4个季度 GMV衡量)等都不断加强着在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方面的建设。内容方向也从大部分与商品、品牌相关,而逐步扩充接纳着各种类型的娱乐化、个性化、风格化的长尾性内容。与此同时,内容化与商业化的结合仍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各平台也在这方面进行着各类创新的尝试,而在数量庞大且有着高度包容性的用户群体支撑下,新的模式也正在酝酿,并终将会有发展壮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