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7月1日大限临近前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6月28日发布权威公告:
5月30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46家无资质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进行通报之后,多家网站主动联系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截止6月底,已有97家单位取得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100家单位取得乙级资质,数十家单位提出资质申请。
目前,仍有部分网站尚未提出资质申请,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严重影响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并对国家安全构成隐患。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地图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这些网站给予公开曝光并通报批评。同时强调,7月1日后,对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将依法予以查处。
易观分析: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地图门” 事件(互联网地图服务牌照事件)持续升温,对地图API市场份额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高德、图吧、百度、搜狗等(具备甲级牌照,可从事开放地图API的运营)均高调行动,相关厂商对位置服务市场的重视规格之高、投入力度之大、舆论关注之热、产业影响之深,相对于之前的“支付门”事件(第三方支付牌照事件)而言,有过之而不无及。而随着街旁、图钉等陆续被暴光无证驾驶,愈演愈烈的“地图门”事件注定会成为2011年最热门的位置服务话题。
按现在的形势看,行业巨头谷歌拿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因为牌照问题的影响,其地图API的B2B用户群(下游网站和软件厂商),特别是旅游、微博、签到、社交等网站或应用因顾虑可能的政策风险,已经陆续在考虑更换合作伙伴,谷歌地图API的市场份额正在流失。相对于谷歌手机地图等大众应用可能的平滑过渡(更多的是依靠谷歌对IOS和Android等终端上软件预装的渠道掌控能力),谷歌需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早日拿牌,以尽快稳定其地图API市场份额。
易观建议: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建议: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商不可过多的拘泥于既有地图市场份额的争夺,同时要在核心研发能力的商品化、开放API的差异化、应用内容丰富化等方面进行重点布局。
1、手机相关产业的终端、系统和应用三层架构,都在走向开放。具体到地图服务的应用层面,无论是层架构的开放,还是应用内容的开放,都需要更多具备实用价值的高质量API的引入,以降低下游用户的开发门槛,加速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国内厂商需要更多的学习谷歌在创新应用上的布局,在AR、旋三维地图、卫星地图、搜索引擎、公交步行打车数据、网络混合定位、团购插件、深度POI等开放API领域加大研发和商用进程。
2、无论地图API的市场份额,还是手机应用的市场份额,在赢利模式的探索中,比拼的不仅是累计用户群,更有价值的是活跃用户群的维系和开发。仅仅重视用户体验度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是积攒些人气而已,手机地图不比IM(即时通讯类软件,如QQ、飞信等),用户本身对产品的刚性需求并不强烈。可喜的是,随着与手机签到、手机SNS、位置团购、位置折扣、位置广告等,对用户有沟通特别是支付和交易等刚性需求功能融合进程的加速,手机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显现。